魏书 孝文帝大义灭亲
【原文】
恂①不好书学,休貌肥大,深忌河洛②暑热,意每追乐北方。中庶子③高道悦数苦言致谏,恂甚衔之。高祖幸嵩岳④,恂留守金墉⑤,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⑥,手刃道悦于禁中。领军⑦元俨勒门防遏,夜得宁静。厥明,尚书陆琇驰启高祖于南,高祖闻之骇惋,外寝⑧其事,仍至汴口而还。引恂数罪,与咸阳王禧等亲杖恂,又令禧等更代,百余下,扶曳出外,不起者月余。拘于城西别馆。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之。司空、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并免冠稽首而谢。高祖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脱待我无后,恐有永嘉之乱⑨。”乃废为庶人,置之河阳⑩,以兵守之,服食所供,粗免饥寒而已。……
中尉李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成咸王禧,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
《魏书·废太子传》
【注释】
①恂:即元恂,字元道。北魏孝文帝长子,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后废。
②河洛:指黄河洛水两条河流之间的地区。
③中庶子:官名,太子属官。
④嵩岳: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
⑤金墉:古城名,即金墉城,是当时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西北角上一小城。
⑥代:即北魏王朝的发祥之地,包括今山西代县在内的部分地区。
⑦领军:官名,与中护军同掌中央军队,是重要军事长官之一。
⑧寝:(消息等)扣住不发。
⑨永嘉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利用东晋“八王之乱”和各族人民起义的时机,起兵离石,国号汉,次年其子刘聪歼灭晋军十余万人,并在同年遣刘曜率兵破洛阳,俘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这一时期为“永嘉之乱”。
⑩河阳:古县名,在今河南孟县。
椒酒:用椒实浸制的酒。
【译文】
元恂不爱读书学习,身体肥胖,惧怕洛阳地区暑热的天气,心里常常思念南迁洛阳之前在北方时的快乐情景。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劝谏,元恂因此对他十分不满。高祖驾幸嵩山,留元恂镇守金墉城。元恂就在西掖门与心腹谋议,准备轻快的马匹驰回到南迁之前的代国所在地,便在皇宫内亲手杀掉高道悦。领军元俨严守宫门,预防哗变,当天夜里才没出什么意外,和先前一样宁静。第二天天一亮,尚书陆琇骑着快马向南奏明高祖,高祖闻报后惊骇不已,但并未向外透露此事,仍然到汴口巡游一番才返回洛阳。回来后列举元恂几条罪状,与咸阳王元禧等人一起亲自杖罚元恂,并不时令元禧等人代他杖罚,打了一百多下,被人搀扶着拖了出去,一个多月不能起床。接着又将元恂拘禁在城西客馆中。太祖在清徽堂召见群臣,商议废黜太子一事。司空、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都摘下乌纱帽为元恂谢罪求情。高祖说:“你们谢罪求情只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我提议废掉太子却事关社稷命运,古人说过大义灭亲这句话……今日如果不废黜他,便为我元魏江山留下一个大祸根,等到我死之后,永嘉之乱的惨剧恐怕会再度重演。”于是废元恂为庶人,把他安置在河阳,派兵防守,所供应的饭食衣服,也只是刚够免除饥寒而已。……
后来中尉李彪密呈奏表,告发元恂与手下人意欲谋反。高祖当时正在长安,便派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元禧,奉诏携带椒酒赴河阳,诏赐元恂自尽,当时年仅十五岁。
【评析】
《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第一部记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原编排本纪十二卷、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合为一百一十四卷。但因其有一卷再分为几卷的,故隋唐史志均作为一百三十卷。现也一般通行一百三十卷之说。《魏书》作者魏收,记述了道武帝拓拔珪于公元386年建立魏国开始,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于公元550年灭亡止,共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
魏收(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自称是西汉初高良侯魏无知的后人。他自幼机警,勤奋苦读,学问与日俱增。二十五岁,魏收升任散骑侍郎,掌起居注兼修国史,不久兼中书侍郎,和温子升、邢邵齐名,被誉为北朝三才。
北魏末年,社会混乱,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魏收浮沉于宦海,经历了多次挫折。北魏分裂后,高欢把持东魏朝政,魏收被召赴晋阳(今山西太原),任中外府主簿,后来转为高欢丞相府属。这时尽管有位司马子如向高欢推荐魏收,说他是“一国大才”,然而由于魏收曾为北魏孝武帝所信任,又得罪过高欢的亲信,因而不被重用。魏收感到单凭文才已难以通达,便转而请求修史。经过崔暹的推荐,高欢的长子高澄“乃启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
公元550年4月,高欢次子高萍以齐代魏,建元天保。由于魏收直接参预了这次政变,凡“神代诏册诸文”,都由魏收一手策划,因此在事变当年,他就被高萍授予中书令兼著作郎的职务。公元551年,文宣帝高萍诏命魏收撰写魏史,这样才把魏史的撰写工作真正提到了日程上。高萍还鼓励魏收大胆直书,许诺不诛史官,不废史官。这样,魏收在四十五岁时开始撰写《魏书》,用近四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反映北魏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历来史学家都不把《魏书》作为官修史书,而是当做魏收个人著作。
魏收修定《魏书》后更加被重用。和他齐名的温子升、邢邵被皇帝疏远和处死后,北齐遇有大事和发诏命,以及军国文辞,都由魏收一人执笔。他升任尚书右仆射,并在玄州苑阁上画了魏收像,极受朝野尊崇。公元572年,魏收死去。魏收一生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皇朝,历事魏孝明帝到北齐后主几个君主,到北齐后主时,“掌诏诰,除尚书右仆射,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仕途达到了顶点。
魏收正式开始编修《魏书》在天保二年,到天保五年完工奏上,前后经过不到四年时间。如从天保四年魏收专在阁修史算起,则仅有一年时间。因为魏收利用了当时许多关于北魏的史料,所以能迅速完成一部多达一百三十卷的史书。
在二十五史中,《魏书》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就是完成全书后,又被迫做过多次修改,后来还有多人重撰魏史。
《魏书》一出,在统治集团内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口沸腾,称其为“秽史”,致使其书一直未能面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魏书》原编排本纪十二卷,志十卷,合为一百一十四卷,后分为一百三十卷。其具体篇目内容如下:
第一,帝纪十四卷。是北魏帝王的编年大事记。其中包括:
《序纪》卷,记拓拔珪以前二十七人。
《道武帝纪》一卷 《明元帝纪》一卷 《太武帝纪》二卷 《文成帝纪》一卷
《献文帝纪》一卷 《孝文帝纪》二卷
《宣武帝纪》一卷 《孝明帝纪》一卷 《孝庄帝纪》一卷
《前废帝纪、后废帝纪、出帝纪》一卷 《孝静帝纪》一卷
第二,列传九十六卷,其中:
《皇后列传》一卷,记后妃二十八人。
《王子列传》十二卷 《大臣列传》六十卷
《外戚列传》二卷 《儒林列传》一卷
《文苑列传》一卷 《孝感列传》一卷
《节义列传》一卷 《良吏列传》一卷
《酷吏列传》一卷 《逸士列传》一卷
《术艺列传》一卷 《列女列传》一卷
《恩幸列传》一卷 《阉官列传》一卷
《匈奴》等列传九卷(包括十六国、东晋、宋、南齐、梁、高句丽、西域、蠕蠕等)
《序传》一卷(记魏收的家世、本人经历、修纂《魏书》的情况)
第三,《志》二十卷:
《天象志》四卷,记载当时天文学成就和观测星象的各项记录;《地形志》三卷,记载北魏、东魏时期州、郡、县的建置,并附有地理沿革和户口数目;《律历志》二卷,记载当时通行的历法及修订的情况;《礼志》四卷,记载当时祭祀天地、祭祀宗庙和婚、丧、冠等礼节的仪式;《乐志》一卷,记载与当时祭祀等礼节仪式相配合的音律和乐章;《食货志》一卷,记载当时农业、工业、商业以及货币的发展情况;《刑法志》一卷,记载当时刑法的制订和变异情况;《官氏志》二卷,记载各级文武官吏的设置状况和鲜卑贵族的姓氏变化;《灵征志》二卷,记载地震、大水等灾异和神龟、白雀之类的祥瑞;《释老志》一卷,记载当时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发展及其与北魏统治者的关系。
《魏书》在整个二十五史中,虽不算十分突出,但简单地把它斥为“秽史”也是站不住脚的。它编纂体例合理,文笔流畅生动。它能给后人提供有关北魏一朝的各种研究参考。
欢迎新华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