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狄仁杰苦谏高宗
【原文】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①,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②,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嘱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麟③,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④时则难,尧、舜⑤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⑥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⑦,张释之⑧廷诤,罪止弃市。魏文⑨将徙其人,辛毗⑩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释】
①“仪凤”句:仪凤,唐高宗李治年号(676—678年)。大理丞,官名,掌刑狱。
②“时武卫”句:坐,获罪。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在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九峻山。
③龙麟:比喻皇帝的威严。
④桀(jié)、纣:古代暴君。桀,夏朝末代皇帝。纣,商纣王。
⑤尧、舜:上古的两位贤明君主。
⑥比干:商代贤臣,纣王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比干犯颜直谏,被剖心而死。
⑦“昔汉文”句:汉文,即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子,在位二十三年,颇多政绩。高庙,汉高祖庙。
⑧张释之:汉南阳人,以赀为骑郎,后为公车令。景帝时,出为淮南相。
⑨魏文:即魏文帝曹丕,曹操子。
⑩辛毗:三国魏阳翟人。初从袁绍,曹操表为议郎,迁丞相长史。文帝时迁侍中,好直谏。文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毗谏不听,帝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徙其半。明帝时封颖乡侯,出为卫尉。
象魏:宫廷外面的阙门,古代悬法于上。
长陵:陵名。汉高祖葬地,在渭水北,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译文】
狄仁杰,仪凤年间担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审理判决了积压案件达一万七千人,没有上诉冤屈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不慎砍伐了昭陵的柏树而获罪,狄仁杰上奏,认为他的罪过应当免去其官职。唐高宗诏令立即处死他,狄仁杰上奏说他的罪过不当处死。唐高宗气得变了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的柏树,是让我背上不孝的罪名,必须予以处死。”左右群臣都示意狄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冒犯龙颜,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的确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了。我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人盗走了高祖庙里的玉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进谏,论罪时并没有将盗贼于闹市中砍头示众。魏文帝准备迁徙冀人往河南,辛毗拉着文帝的衣摆而劝谏,也被文帝采纳。况且,对贤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来劝他改正错误,而对于忠臣却不能用权势所恐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进言,我死后,无颜于地下去见张释之、辛毗。陛下制定了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流放、处死等刑罚,都有其等级次序。难道犯下的罪过不应该处以极刑,却能下令杀死他吗?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如果盗取长陵一捧泥土,陛下如何治他的罪?’如今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死一个将军,千载之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王?所以臣不敢奉命处死权善才,使陛下陷于无道之名中。”唐高宗的怒气于是稍微有所消解,权善才因而免于一死。
欢迎新华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