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原文】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师,指军队。全,保全。保存军事力量。避敌:避开敌人。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易·师·象》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这里的师是指军队、用兵。左次,是指军队向后撤退。古时兵家尚右,右为前,指前进;左为后,指退却。全句为:部队后撤,以退为进,不失为常道。
【译文】
为了保全部队的实力,实行撤退也没有什么罪责,(因为)它并没有违背(用兵的常道)。
【战例】
徐庶主动守散关
赤壁大战前夕,庞统献了连环计骗了曹操,急忙登船欲回江南,在江边突然被人扯住。庞统吃了一惊,定睛一看,乃是故人徐庶。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几次用兵布阵杀得曹操大败。后来,曹操劫持了徐庶的母亲,想逼迫徐庶入伙,徐庶的母亲来到曹营后愤然自杀,徐庶悲痛不已,发誓终生不为曹操出谋划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徐庶不愧是智多星,他早就看出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的用心。庞统说:“徐兄真想破我的计策吗?”徐庶答道:“曹操害死了我的母亲,我已说过我终生不为他谋划一策,怎么会破你的计策呢?只是我身在曹营,兵败之后,玉石不分,我肯定自身难保。望兄指点迷津,帮我离开此地。”庞统在徐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徐庶闻罢大喜。庞统自回江南去了。
当晚,徐庶便在曹营散布谣言。第二天,军士们都在谈西凉韩遂、马腾举兵造反的事。曹操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震惊,急忙召集谋臣商议。徐庶进言说:“我自蒙丞相收留以来,还没有寸功报答,这次我愿领3000人马,星夜赶往散关把守,以防韩、马东来。”曹操见徐庶终于肯为自己效力,高兴地说:“徐兄如果能去,我便高枕无忧了。你现在就领3000人马出发,千万不要迟留。”
徐庶巴不得曹操说这句话,当即辞别了曹操,统兵而去。徐庶这一走可就不想回来了。徐庶依照庞统的指点,终于逃出了曹营。
晋文公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姜维屯田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忡忡,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趁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郤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郤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预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郤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郤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沓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刘邦鸿门宴巧脱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刘邦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霸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在鸿门宴上,刘邦见项羽犹豫不决,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确属明智之举。
楚军七次佯败
楚庄王为了扩张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庸国在一次战斗中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但由于庸国疏忽,三天后,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报告了庸国的情况,说道:“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斗志渐渐松懈,戒备渐渐失去了。
这时,楚庄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杀回,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上一篇: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