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卷七
李习之论文
【原文】
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①,云:“《六经》②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③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也。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
天下之语文章有六说焉:其尚异者曰,文章词句,奇险而已;其好理者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④;溺于时⑤者曰,文章必当对;病于时者曰,文章不当对;爱难者曰,宜深,不当易;爱易者曰,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未识文章之所主也。义不深不至于理,而辞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王褒⑥《僮约》是也。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王氏《中说》、俗传《太公家教》是也。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非对也;‘遘闵既多,受侮不少’非不对也;‘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菀彼桑柔,其下侯甸,捋采其刘’非易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非难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列、庄,至于刘向、扬雄,皆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其论于文者如此,后学宜志之。
【注释】
①周尽:周到详尽。
②《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③未尝:不曾,没有。
④苟通而已: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⑤溺于时:顺应时俗。
⑥王褒:字子渊,汉宣帝时著名文学家。王褒特别善于写咏物小赋,是汉代写咏物小赋的代表作家。
【译文】
李习之所写的《答朱载言书》,论述文章最为明白、周到详尽。他在这篇文章中说:“《六经》立意用语,各有特点,富于创造,不相互仿效引用。所以在读《春秋》的时候,就见不到其中有引用《诗经》的。在读《诗经》的时候,就见不到其中有引用《易经》的。在读《易经》的时候,就见不到其中有引用《书经》的。甚至,读屈原、庄周的著作,也见不到其中有引用《六经》的。譬如高山,有泰山、华山、嵩山、衡山,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高大,至于说山上草木的茂盛如何,则是不完全相同的。又如河川,有济水、淮河、黄河、长江,它们共同的一点是从发源地流出,一归于大海,至于说河道的曲直,河水是深是浅,则是不完全相同的。
现在评论文章,有六种说法。有崇尚奇特的人说,文章语言词句,要奇特惊险。有喜好辩论的人说,文章叙事论理,要通顺流畅。有拘泥时尚的人说,文章必须讲求对仗。有厌恶时尚的人说,文章不应当讲求对仗。喜爱难的人说,文章应当难,而不应当浅显。喜爱容易的人则说,文章应当通顺不应当难。这六种情形,都是由于人的情感喜怒爱好不同,未曾涉及文章的主题总旨。有的文章义理说得浮浅不透彻,但是词句离奇华美,扬雄的《剧秦美新》、王褒的《僮约》,便是如此。有的文章讲道理讲得好,但是不注意修辞,语句粗劣,如王通的《中说》、俗传《太公家教》,便是如此。古时候的人,能够在语言文字上狠下一番工夫,但不大明白其词是对仗还是不对仗,是易还是难。‘忧心悄悄,愠于群小’,是不对仗。‘遘闵既多,受侮不少’,是对仗。‘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菀彼桑柔,其下侯甸,捋采其刘’,并不容易。而‘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则并不难。自从《六经》出现之后,百家之言纷纷兴起,老聃、列子、庄子,以至于刘向、扬雄,在文坛上都自成一家。学习写文章的人,纷纷以他们为师。由此可见,有的文章虽然道理讲得很深,说理亦恰当,但是语言文字不好,不能成为好文章,亦不能传之于世。”李习之关于文章的论述,大致是这样。作为后学,应当注意他的这些论述。
将军官称
【原文】
《前汉书百官表》:“将军皆周末官,秦因①之。”予按《国语》:“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又:“吴夫差十旌一将军。”《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檀弓》②:“卫将军”。《文子》:“鲁使慎子为将军”。然则③其名久矣。彭宠为奴所缚,呼其妻曰:“趣④为诸将军办装。”《东汉书》注云:“呼奴为将军。欲其赦己也。”今吴人语犹谓小苍头⑤为将军,盖本诸此。
【注释】
①因:因袭,沿用。
②《檀弓》:《札记》中的篇章。
③然则:由此可见。
④趣:通“促”,赶紧,赶快。诸将军:诸位将军。这里指各位奴隶。办装:置办行装。
⑤小苍头:级别很低的奴婢。
【译文】
《汉书·百官表》中载:“将军都是周代末年的官。秦代沿用了这个称号。”据查,《国语》里有载:“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又载:“吴王夫差十旌一将军。”《左传》里记有“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檀弓》里有“卫将军”语。《文子》里亦有“鲁国任用慎子为将军”。可见,将军的称号时间很久了。东汉时,彭宠为奴隶缚捆,他急忙喊叫他的妻子说:“快去为各位将军置办行装。”《后汉书》中在这一句下作注说:“称呼奴隶为将军,是为了要他们释放自己。”现在吴(今江苏苏州)人仍称名叫小苍头的奴隶为将军,其根据也在于此。
孟子书百里奚①
【原文】
柳子厚②《复杜温夫书》云:“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所谓乎、欤、耶、哉、夫也者,疑辞③也。矣、耳、焉也者,决辞④也。今生则一⑤之,宜考前闻人所使用,与吾言类且异,精思之则益也。”予读《孟子》百里奚一章曰:“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⑥,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味其所用助字,开阖变化,使人之意飞动,此难以为温夫辈言也。
【注释】
①百里奚:秦穆公时贤臣,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富国强兵,立下大功。
②柳子厚:即柳宗元,字子厚。
③疑辞:疑问词,表示疑问语气。
④决辞:判断词,表示判断。
⑤一:同一对待,认为它们都一样。
⑥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食牛,给牛吃食,喂养牛。百里奚曾经做过放牛的奴隶,故有此说。
⑦时举于秦:当被秦举荐时。
【译文】
柳宗元在《复杜温夫书》中说:“你在写文章时,使用助词,不合乎规则。人们常用的所谓乎、欤、耶、哉、夫等,是疑问字,表示疑问的意思。所谓矣、耳、焉等,是判断字,表示判断的意思。而今,你认为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应仔细查考前人对这些字的使用。若与我上面所说的是不同的,从此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是有益的。”我在读《孟子》一书时,见到关于百里奚的一段记载:有人说百里奚用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的所得来恳求秦穆公,这话可信吗?其回答是:他竟不知道用饲养牛的方法来恳求秦穆公是“为污也,司谓智乎?”他预见到虞公不可以劝阻,便不去劝阻,“可谓不智乎?”他又预知到虞公将要灭亡,因而早早离开,“不可谓不智也”。当他在秦国被推举出来的时候,便知道秦穆公是一位可以帮助而有作为的君主,“可谓不智乎?”仔细辨别所使用的助字,开合变化,使人思绪飞动,这些对温夫之辈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韩柳为文之旨
【原文】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①其中而肆其外。
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②,参之《孟》、《荀》以畅其支③,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④,参之太史公⑤以著其洁。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注释】
①闳:宏大充实。肆:汪洋恣肆。
②厉其气:振奋文章的气势。
③畅其支:使文章行文流畅通顺。
④致其幽:使文章意境幽远。
⑤太史公:即司马迁,他著《史记》,语言精练优美,无冗词。
【译文】
唐代韩愈曾说:写文章时,应当师法上古的名著名篇,诸如《虞书》、《夏书》、《尚书·盘庚》、《尚书·诰》、《春秋》、《易》、《诗经》、《左传》、《庄子》、《离骚》,以及司马迁、扬雄、司马相如的文章。在内容上要充实,在表现上要流畅。
柳宗元则认为,写文章时,应当首先依据《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这个根本。其次,要参照《谷梁传》的写法,可使文章思路开阔,振奋气势。参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流畅、说理精当。参照《庄子》、《老子》,可使文章酣畅泼墨,妙笔生花。参照《国语》,可使文章情趣横生,耐人寻味。参照《离骚》,可使文章意境幽远,发人深省。参照《史记》,可使文章语言优美,简洁精练。这是韩愈、柳宗元两人所谈的创作要旨,应当引起学人的重视。
欢迎新华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