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华文库!

卷下 未刊手稿 元好问论陈师道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卷下 未刊手稿 元好问论陈师道诗

【原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①,可怜无补费精神。”②此遗山③论诗绝句也。梦窗、玉田辈,当不乐闻此语。

【注释】
①陈正字:即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曾任秘书省正字,故称“陈正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八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句。
②“池塘”四句:出自元代诗论家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十九。“池塘”句,出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之句。
③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代文学家,著有《遗山乐府》等。

【译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是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吴文英、张炎等人,应当不乐意听到这话。

【评析】
此则意在伫兴的创作才能表现真景物、真感情,而苦思安排的作品往往是缺乏生命力的。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乃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身体上久病初愈后登楼所见之初春景象,以此唤起自己的生活意趣。所以“池塘”一句中包含着诗人的敏锐感觉和欣喜之情。其万古流传的原因就在于这句诗没有雕琢的痕迹,而情景融合、转换十分自然,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钟嵘《诗品》在评谢灵运诗时曾说过“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的话。这就是说,即兴的创作往往能将内心的情思和外在的景物自如地融合起来。这种融合是闭门觅句者势难做到的,所以元好问说陈师道的苦思其实是白费精神。不过,王国维引述元好问评论谢灵运和陈师道的诗,意在为他批评南宋吴文英、张炎等人的词风提供佐证。吴文英和张炎的词正带有“闭门觅句”的特点,他们试图通过结构的安排和精心的构思,将主题曲折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往往造成的是情感的流失和景物的模糊,与“境界”也就愈趋愈远了。王国维在词史上不取南宋,很大的原因即根于此。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