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1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 令 皮 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 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 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 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 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 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 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 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 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 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 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 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 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 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 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 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 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 各组评选最佳资料。 C、 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 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 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 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 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讲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分组合作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图文兼备,可以剪贴。 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看老师写“泉”,怎么记住它?(或说字形或扩词)读题:泉水 2、填一填:( )的泉水 请把课题读好 过渡:想去看看泉水吗?一个要求:请带上你们的眼睛和耳朵。(课件播放山涧泉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先个别说,然后请一个同学概括说。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听录音,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听第一、二节录音,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最喜欢那句泉水说的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 8.想一想:泉水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板书:好多飞流的泉水。 3.自由读,集体读。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准备、交流。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齐唱。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后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10个字,并正确书写。 2、体验语言搭配的准确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 教学重点: 1、会认9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10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眼、泼、梅、挂”4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眼、泼、梅、挂”四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平常见到的小树是什么样子的? 2、生自由发言。 3、那你们见过长眼睛的小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长眼睛的小树》。 4、板书课题:长眼睛的小树,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深入感悟: 1、指名读课文1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2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小鹿在池塘的倒影里看到的小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就是小树? 4、生自由发言,师小结: 小鹿看到的,是它自己的角。它的角很像树枝,上面还挂了几片藤叶儿,看上去就像一棵小树。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6、指名读课文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7、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高兴的语气。 五、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眼、泼、梅、挂”。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三,“连一连,读一读”。 板书设计: 2、长眼睛的小树 梅花鹿 小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棵、听、非、动、道、平”6个生字。 3、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棵、听、非、动、道、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领悟“为什么小鹿认为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树?”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课后习题三“连一连,读一读”,指名连线。 2、集体订正。 3、全班齐读。 二、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4—6节,思考: (1)小鹿是非常好动的,可为什么现在他屏住气,一动也不动? (2)小鹿为什么只敢在心理悄悄的说,而不敢大声的说话呢? (3)你喜欢这只小鹿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3、汇报交流。 4、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小鹿为什么说自己是一棵快乐的小树呢? 5、想象省略号的内容。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齐读全文。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棵、听、非、动、道、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四、作业设计。 1、填空。 快乐的( ) 活泼的( ) 明亮的( ) 漂亮的( ) 2、朗读全文。 3、预习第三课。 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4 教学要求: L、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激发自立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读诗歌,背诗歌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训练。 4、培养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学知识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二、探索“减一减”识字法。 1、出示第一组字。 jiāo zhī lóng 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 2、读一读,辨一群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名说一说。 (前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就是后一个字,字的读音差不多。) 4、归纳。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5、用同样的方法5!导学生学习第H组中的生字。 三、学习“我会认’”。 1、指名学生读一读,正音。 2、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我会写”。 1、读读这组字,发现有什么规律?(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 2、你还认识哪些有相同地方的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 1、教师领读。 2、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3、自由选词说句子。 如:奇形怪状一一爸从北京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领读,读出停顿,重音。 4.读了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让秋天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5.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试背。 6.学生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会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秋天多么美呀!同学们,你们想去秋游吗?(想)可去哪儿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二、准备交流。 l.启发:建议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 你想去哪儿,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想清楚后,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小组的伙伴,让他们来分析分析哪个主意好?分析之后保留几个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看哪个组的建议好。 四、评比。 1.教师指名评议,说说哪个建议最好。 2.教师小结,肯定一个最好的,给予表扬。 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也有很多收获。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棒。 二、作品交流。 1.在课桌上摆好自己的作品。 2.自由下位互相看看。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 四、总结。 今天的展示台上的作品真是棒极了,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齐说:“我们很棒,我们真的很棒!”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二年级关于语文的教案怎么写5 教学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知道他因为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长大后才成为一名的数学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华罗庚是什么人? 2.师:华罗庚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童年。 (出示课题)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课上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对本文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老师,或者是字典。 2.小组间检查识字情况,把课文读通顺。 3.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给大家读一读?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5.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同学的每个字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检查,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通力合作。 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中心问题: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阐述观点,并在书中找到理由。 (1)自由读书准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其他学生可以对他的观点补充或反驳,教师加以指点,如:华罗庚爱学数学,从课文中那里看出来的?…… (3)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对人物性格的剖析,也是学生回到课文中,深入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中的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看了又看,算了又算…… 注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请学生讲一讲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圈划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主选择注音、分析字形、找出形近字、组词或者说个句子 3.说说怎样把字写好看。 4.重点辅导“喜”“杂”“社”。 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字,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 (六)课外阅读 《华罗庚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华罗庚,学习他善于思考、敢于求真、勤学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