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华文库!

左右观后感800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左右》是王小帅编剧并执导的家庭亲情电影,由成泰燊、刘威葳、张嘉译、余男主演。2008年4月1日于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获得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剧本。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左右观后感800字,欢迎借鉴学习!

左右观后感800字1

虽然古往今来,母爱一直是一个经典的文学母题,但在我看来,母爱还有一层恐怖的意味在里面。王小帅的《左右》强化了我的这个认识。片中的母亲枚竹不择手段地拯救自己的孩子,她的母爱不可谓不伟大,但却充满了压迫感。整部片子看下来,观众并不能否认她对孩子的爱,却又很难真正从这种母爱之中感到什么温暖,因为母爱的代价实在太过巨大,而且这个代价并不是由她一个人承受的,而是把她身边的三个人也强拉进了痛苦的漩涡。

简单说一下剧情:再婚的女主角和前夫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但找不到合适的配型。女主角听到大夫说,亲生兄弟姐妹的脐带血可以救孩子,从此就一门心思想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不用说理由,女主角和前夫各自的现任配偶都不可能支持这个决定,但是面对他们的反对,女主角只是一再面无表情地说:“我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管不了那么多。多么可怕的台词。母亲的爱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但是,面对这样强横的母爱,很难说出不字。因为人很难见死不救,就像现在的叙利亚难民问题,欧洲人明明知道这件事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但还是得做,为什么呢,因为心中那神秘的道德准则啊。

所以我说母爱是恐怖的,至少女主角的母爱是这样。人人都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听上去没错,但这个命题有一个前提就是母亲把孩子当成别人。但是,有几个母亲会真的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呢?对母亲来说,救自己的孩子就是救自己身上的一块肉,所以母爱并不是无私的啊,母爱是自私的。

因为自私,所以女主角不在乎前夫怎么和他现在的妻子交代。因为自私,所以女主角伤害深爱自己的现任丈夫。因为自私,所以女主角不去思考自己这个不知道能不能怀上的第二个孩子如果真的出生了,他将来该怎么生活,怎么看待自己仅仅为了救姐姐而存在的这条生命。

以母亲的名义,她肆无忌惮、又面无表情地伤害着所有人。但面对这种伤害,所有人都无力抵抗,因为她自己也没有从这种对他人的伤害中得到任何好处,她不得不和“要不是因为禾禾,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的前夫上床,这才是最恐怖的。

影片的恐怖感在最后10分钟到达了高潮。女主角和前夫在床上肉体交缠,但两个人都没有丝毫的快乐。性和爱的关系被完全割裂,同时被割裂的还有所有人的人生。最后一场戏,两对夫妻,四双眼睛,沉默的晚饭,未知的未来。电影就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了,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们知道未来肯定变了样。

电影的英文标题是:In love we trust。导演说,他希望人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可以凭借爱走出困境。也许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可是我在这个故事里却看不到乐观的情绪,也许是因为我不相信爱吧。

或许还是应该相信爱,以母亲的名义,不要管那么多。

左右观后感800字2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电影的所谓的“代”的划分一直就是一头雾水,记忆里也只有年轻一些的差别而已,印象中,貌似王小帅“这一代”的导演与他们的上一代比较起来,更注重对现实的记录和关注。当上一代导演在《黄金甲》、《无极》、《夜宴》等所谓古装“大片”里迷失的时候,年轻的一代导演更注重的是现实中的矛盾和社会变迁,可能贾樟柯就是一个明显的代表,同样,王小帅也是一个年轻的导演,他的过去的片子也是以反映现实为主的。

这一部《左右》也不例外。看了大约30分钟,我就知道这是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不过看完之后,就知道导演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添加:现实中的夫妻并未真正离婚,而是在婚姻崩溃的前夕知道了自己的孩子患有不治之症,需要再生一个孩子来挽救。当初自己在电视上完整的看过整个故事,也曾经为那对夫妻的两难选择而深深同情过。这一次王小帅把故事进一步扩大化了,把这一个选择由两个人扩大到四个人,更重要的是,两个家庭面临着这种选择的痛苦。

电影看完了,首先在节奏上,很遗憾,就是那些所谓“文艺片”的喜欢的节奏,这部电影在一张缓慢的节奏中延续,一个情节延续另一个情节,在场景上的分配几乎是那么平均,也就是说,你很难找出这部电影的高潮所在。充斥的灰色的长镜头在慢慢诉说着故事的进展,就像一部电视剧一样,在考验你的耐心。整部电影的音乐不多,也许还是文艺片的导演不愿意更多的烘托气氛,从而使电影失去了更多本来的叙述的面目吧。和贾樟柯的电影一样,王小帅等人的电影始终在面临着一个“艺术”与“票房”的矛盾,最终几乎是难以选择。不过从现实来看,这也许就是这些导演们所面临的“左右”吧。

演员的表演基本上说是合格的,不过不客气的说,也没有多少出彩地方。也许与故事的发展和情节有关。女主角的身上隐约有一种气质,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二手房代理,可是身上的气质不俗,不知道是不是和故事里的妻子的这种固执的性格相符合。个人感觉,和余男的角色互换来演,也未尝不可。

最重要的是故事,这也是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志吧。电影的名字《左右》已经很明显的提示了,在这部电影里,每一个人都是左右为难,难以选择。使我们感到特别受到冲击的,就是在这个整个事件中,没有一个人是错误的:母亲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父亲是为了妻子,继父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后妻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在这整个故事里,没有人要承受道德的谴责,可是最终的选择却是在道德面前进退维谷,这就是道德与感情的困惑,这种困惑,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就像《悲惨世界》里的沙威警官,在道德与自己感情面前难以抉择,最终竟然以跳水自杀来结束这一种痛苦。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人选择极端的结果,可是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妻子在生下孩子后,虽然挽救了自己的女儿,可是自己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在的丈夫?而父亲和后妻之间,真的就会这样的平静下去?也许,有的人会说女孩太可怜,需要救治,可是如果真的有一个孩子出生,而且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个原因出生,对他(她)难道就是公平的吗?

也许我想的这一切都是多余,因为电影在叙述完“人工借种”后就结束了,而且几乎可以说是草草收场。电影的最后,每一个人都做出了牺牲,影片也在一种貌似“和谐温馨”的气氛收场,两个家庭同时吃晚餐的镜头切换,让人似乎有了一种“完美”的感觉,可是,这就是道德与感情冲突的最终结局?

也许,导演自己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也没有一个真正的选择。在一个貌似现实主义的电影中,却接上了一个极其浪漫主义的结尾,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败笔所在。也或许,导演本身就是为了来歌颂“爱”的,本片的英文片名是“In love we trust”,一个“Love”字,也许就掩盖了一切了,可是这种道德与情感的困境,怎是一个“爱”字了得?

既然是以记录现实为己任,就应该准确的把握这个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而不是折中,最终求的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我看来,电影在人工授精失败后,妻子寻求新的方法造成各个方面的冲突加剧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了,至于结果,还是让观众来思考更合适一些。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貌似温馨的结局,而是更多的思考……

左右观后感800字3

以前看过报道,《左右》有两个故事原型,基本情况都差不多,夫妇离异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有白血病,又找不到合适的骨髓源,于是女方就希望跟前夫再生一个,用新生儿的脐带血,为病儿配血。虽然成功率也不高,但始终就有25%的希望。每天晚上的《新闻60分》也在报道着一件类似的事情,不过没有影片中那么戏剧性,是亲生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来挽救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对于我来说,相似的题材并不陌生。前几年,我就读过毕淑敏的《血玲珑》,给我留下深深的震撼。这本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和《左右》并不完全相同,但事件是相似的。《血玲珑》里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冲突也更加激烈和鲜明。在小说中,女孩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当那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可能就得立刻履行救人的职责了。然而,一个新生儿的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并不完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机制也不完善。所以,在小说中,那个老的医学教授提出这个“血玲珑”方案时就已经说明了,让那个母亲把这个小生命当作“药”来看待,基本上告诉大家,做完移植,这个孩子也就生命终结了。但是,怀胎十月的相处,哪一个女人、母亲能不对自己的孩子付出爱河关怀,所以渐渐的,母亲的想法也陷入矛盾。在要不要给这个孩子取名字的问题上,这个矛盾刻画得极其深刻!

其实,脐带血保留干细胞的提出并不太长,至少,在《血玲珑》出版前后5年内是没有提出的,所以在《血玲珑》的故事中,是要生一个和生病的孩子的基因配对基本相似的孩子,并且是取孩子的骨髓移植。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临床上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是越来越多了,以往在人体上直接抽骨髓的技术也渐渐的淘汰了,而且现在为了身患血液疾病的孩子,父母再生一个,取后者的脐带血救第一个孩子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发生很多很多了。

世界上最深最纯的感情,就是母子之间的感情。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可以抛弃一切。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喜欢这种率性纯真:这种纯真是一种天然的母性的纯真。故事的发展很荒唐却又很现实,因为我相信的确有这样的妈妈存在,为了儿女而豁出去的疯狂的妈妈。母亲,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依然是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可能;可以放弃一切,也可以接受一切,她可以不管不顾,连尊严都可以不要。

妻子的让步,丈夫的宽容,彰显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后母董帆,她应该是四个中年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她有着很自我的权利意识,她反对丈夫去与前妻生孩子,这是一种很恰当很有现实感的表达。但当她看到了丈夫的孩子后,她被孩子深深打动了。

最敬佩“老谢”,外表老实忠厚甚至有点懦弱,其实他最宽容,最有爱心,最男人,真的是。片中笑容是老谢的面具,我们看不清他的心里感受,琢磨不透他的心理活动,他总是用笑容来掩盖了一切。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买烟。很多时候老谢面对老婆的前夫,面对一些他一下子无法接受的事实的时候他的烟总是刚好抽完,影片中有好几次老谢到楼下小卖铺买烟的画面。这时候的老谢脸上没有了笑容,只是一个寂寞的抽烟的中年男人。最终,他宽容的接受了一切。

能迈出这一步的父母是大爱,背后的支持者是大善。因为在所有的法制与伦理之上,有一条是造物主制定的天则:在面临伤害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有保护孩子的义务,哪怕付出生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每天都有物种灭绝,而人类却生生不息几万年的原因。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拍摄虽然简简单单,但故事及演员的演出,令我十分回味,特别是从镜头下,看到女主角的抉择与牺牲。

也看到,人生的无奈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

扪心自问,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有几个人做到像片中任务那样大爱大善呢?

左右观后感800字4

常看电视纪实或者新闻栏目的人应该对这种故事不陌生:一个孩子换了白血病,化疗不见什么成效,等待配型的几率小到几乎与等死没区别,所以医生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用患儿的弟弟或者妹妹的脐带血来救患儿。

这是《左右》的开始,不过与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故事不同,《左右》中患儿的父母已经离异,并且各自有重新组成了家庭。于是为了救白血病患儿再生一个孩子,在患儿的亲生父母身上就变得不那么顺理成章,而成了左右为难。

不救,这个一个活泼的生命,尤其这个生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救,那么又如何面对各自的家庭?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救与不救都有太多的个人选择和理由,不能简单的用对或者错来判断。

王小帅在给自己摆出上面这道难题后,给了主人公一个决绝的选择:救女儿一命比其他任何都重要。比自己的家庭重要,比前夫的家庭重要,比传统伦理道德重要,也比未出生的孩子重要。

如果说这是一个现实中个人做出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影片主人公从左右为难变成一根筋后,造成了影片迅速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三次人工授精失败后,患儿父母两人决定要用原始方式代替科技。

理性的说,两个人人工授精这种高概率事件都失败了,那么传统方法成功率有多高?如果不成功是不是两个人要一直维系着这种性关系?假设成功,那么未来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是否公平?

如果要继续这个故事,那么主人公就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逃避只能让人感觉救人变成了虎皮,影片的兴趣点转移到了尴尬的性行为上面,尤其是这种行为对双方家庭的冲击。当他们的另一半终于为了孩子再次接受他们的行为后,人性光辉闪烁,影片又艺术的嘎然而止了。

不过现实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讲个半截子故事想拉倒就拉倒,人生也不是只有120分钟,只闪耀最后一分钟就可以了。生活更多的是责任,是负担,是家长里短的付出。做出决绝的选择可以一分钟,但是后果可能是一辈子;同样家里人的豁达能否让人性的光辉能照耀下去呢?他接纳主人公行为的那一分钟人性闪耀要靠他后半辈子的实际行动才能照亮,不然他和骗子有什么区别?

因此,人性不是靠表态表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来证明的。这个故事有一个左右为难的开始,却没有他们做出自己选择后的担当。敢选择没担当,这样的人物除了一贯电影学院式的拧巴,那种对着空气发狠的劲头儿,其他的剩不下什么。

左右观后感800字5

一直都很佩服王小帅、贾樟柯这些非主流电影导演,他们可贵的平民情怀,对草根阶层的人文关怀,在这个连张艺谋和陈凯歌都转向商业娱乐的电影语境下,真的是难能宝贵。我有时觉得,中国内地现在拍的最好、最真实和最有思想的电影,正是这些以《浮生》、《三峡好人》、《小五》、《孔雀》、《青红》、《左右》、《耳朵大有福》等为代表的,关注当下历史进程中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和小人物的片子。在浮躁的影视界和同样浮躁的社会,尤其是贫富分化差如天壤之别的中国现代,这些人的默默坚持,总是给人一种激励和希望,让人在肤浅的乐观主义和虚假的主流话语下,看到某种痛心疾首的真相。

《左右》这样一部电影,对有着几千年稳固的传统道德伦理的国民心理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冲击与颠覆。剧中的人物,老谢、枚竹、肖路与董帆都有着各自的承担与二难的选择。但是在一种超越于家庭伦理关系的爱的感动之下,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种博大之爱。中国人的道德,一向是秩序稳固的帮凶,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道德,是杀人不眨眼的伦理规范。但是王小帅电影里的这些小人物,在经过一番精神的挣扎之后,最终把这种权力和利己的道德抛弃一边。这种伟大和勇敢,在中国这个文化语境下,不但特别显眼,也特别富有意义。试想一下,你愿意让自己的老婆再和前夫生个孩子吗,只为用他(她)的血来救治患上绝症的、依然是你养着的你老婆前夫的孩子。并且,你知道,如果自己老婆再和前夫生个孩子,那就意味着她再也不能生育,你永远都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骨肉和血缘的孩子。天下有几个男人会像老谢这样做呢?所以,每次面临选择关头的时候,老谢都会说,没烟了,我下去买包烟。多么朴实、多么心痛!

影片的细节表现虽然天衣无缝,但是偶然性太强,未免牵强附会,比如老谢得知枚竹和前夫做爱这事,还有董帆因飞机故障转变态度这事。

对我来说,电影的另一处意义在于:在某种向度,它是一个象征和反讽的文本,有着影射现实与历史的隐晦表征。想一想名字就叫《左右》,联系中国暴力与政治历史,就不难明白。但是,片子最终没有倒向“左”,也没有对“右”投怀送抱,而是通过超越对其进行了反叛与抛弃(这种超越摈弃了传统的、正统的和权力话语主宰并奖惩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与任何思想立场,只让心灵的本能之爱去说话)。这就是一种声音,影像所曲折暗示的反官方的民间立场,也可以说是民间对官方“以人为本”的一种重新阐释与重构。影片讲述的荒唐的故事本身,就是对官方“以人为本”之无能的反讽与抗议。如果这部电影朝着迎合官方的视角行进,它应该是这样的:禾禾的病情被主流媒体曝光,于是社会各界,包括官方代表都积极验血,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和精神说教力来进行拯救,最终在不破坏秩序与道德的前提下皆大欢喜。无疑,这样的故事恰好是官方可以树立为国民教育榜样的范本。但是,王小帅没有让故事朝着这个庸俗的和解与妥协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样,即意味着民间的妥协与变质,意味着对官方的认同),而是选择让这些老百姓自个承受与担当。这种立场,很清晰的表明了一种对总体性的不信赖与厌弃。电影至始至终,没有任何官方、传媒的影子,用意即在于此。它冲破铜墙铁壁般的主流政治话语,呼喊出了一个民间知识者对时代、对爱、对道德政治、对下层百姓的超越性理解与人道关怀。这个志气,也正是以贾樟柯为代表的非主流电影导演的共同抉择与倾向。因为有他们的坚持,让我们在醉生梦死般的鸦片影音里,看到了一丝安慰和光明。


左右观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五篇

★ 关于爱情的观后感800字5篇

★ 关于《难忘的岁月》观后感800字5篇

★ 《集结号》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5篇

★ 有关《最后的晚餐》的观后感800字5篇

★ 有关《心灵捕手》观后感800字5篇

★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 关于天下父母心的观后感800字5篇

★ 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